当前位置:首页 > 游戏新闻 > 正文

津巴布韦陷入“人造饥荒”,高通胀正在让60%人口吃不上饭

津巴布韦陷入“人造饥荒”,高通胀正在让60%人口吃不上饭

津巴布韦正由于干旱面临粮食歉收。图片来源:联合国新闻

记者 | 潘金花

津巴布韦曾有“非洲粮仓”之称,但恶性通货膨胀正在将它推向一场粮食危机。

据《卫报》29日报道,联合国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希拉尔·埃尔弗(Hilal Elver)说,津巴布韦如今正在经历一场“人造饥荒(manmade starvation)”,超过60%的人口面临粮食短缺,在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旱灾及津国内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下,许多家庭连基本的粮食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。

埃尔弗刚刚结束了在津巴布韦的11天考察,她在11月18日至28日走访了津国内旱情最严重的地区。根据2012年的人口普查,津巴布韦人口为1306万。据联合国新闻28日报道,埃尔弗说,目前在津农村地区,受低降雨量与不规律天气影响,有550万人面临粮食短缺,在城镇地区,也有约220万人无法得到粮食保障,健康与用水保障也同样堪忧。

而这一切正在随着津国内的通货膨胀不断恶化。埃尔弗说,如今,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90%。她并未说明这一数据具体指的是哪个时间段,但据彭博新闻社11月统计,今年截至9月30日,津巴布韦的年通胀率已突破350%。

埃尔弗说,如今,津巴布韦存在贫困、失业、腐败、物价不稳、购买力低下等问题,农业生产也因为自然灾害与旱情反复陷入停滞,此外还面临着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。这样下去,这场粮食危机只会持续恶化。

津巴布韦陷入“人造饥荒”,高通胀正在让60%人口吃不上饭

十多年前,津巴布韦也曾经历过一场噩梦般的通货膨胀。津巴布韦本身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,该国土地肥沃,农业基础较好,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。

但在2000年土地改革后,津巴布韦经济持续下降,人均收入锐减,同时也因为将白人农场主的土地收归国有并分发给无地的黑人,引发了西方国家对其实施长达近20年的经济制裁。

此后,津巴布韦大量超发货币,导致该国货币一再贬值,到了2008年经济危机时期,津央行不得不发行面值1亿元和5亿元的钞票,通胀率一度达到500,000,000,000%,直到津政府在2009年初宣布弃用本国货币,实施多元外汇流通体制,通货膨胀才开始得到抑制。

不过,由于长期缺乏外币储备,中央银行实行管制,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胀并没有随着本国货币的弃用落幕,反而引发了津巴布韦人的“囤积潮”,民众开始囤积任何他们认为具有保值能力的东西,比如汽车、房产和股票。

为保持市场流动性,津央行在2016年开始发行与美元等值的债券货币,并在今年11月开始发行新的本国货币新津巴布韦元,以结束长达十年的现金危机,拉低通货膨胀。但在分析人士看来,新发行的津元最高面值仅为5元,在当地只能买到一瓶汽水,并不能发挥作用。

埃尔弗告诉半岛电视台,她在考察时也亲眼看到了经济危机留给该国的疮痍。即使是在首都哈拉雷,有些人一天也只能吃上一顿饭,加油站、银行、商店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,超市里食品的价格却让人望而却步,连公务员、医生、护士、教师等传统中等收入阶层都无法靠一份工资养活家人,更别提其他贫困人口。

在埃尔弗看来,若不采取行动,这场粮食危机只会演变成国家安全级别的危机。目前,近90%的津巴布韦婴儿存在营养不良、发育迟缓等问题,由于长期的干旱和食物不足,妇女也只能被迫采取性交易等非人道的方式养家糊口。预计到今年年底,津巴布韦的粮食状况还将进一步恶化,将有800万人需要得到紧急援助。

埃尔弗认为,津政府应立即改革国内农业及粮食体系,减少对进口食物的依赖,丰富国内粮食结构。她同时也呼吁国际社会进行人道主义干预,“我恳请津政府与国际社会一起合作,结束这场不断恶化的危机,以免它掀起一场全面的社会动荡。”


相关文章:

文章已关闭评论!